2009年12月6日 星期日
lei sio chu (22)
康眞君廟,又稱康公廟,創建於清咸豐七年(1857年),落成於咸豐十年(1860年)。據廟中的《澳門創建康眞君廟碑記》載,該廟的修建,源於一場澳門有史以來最大的火災。1856年的正月冬天澳門唐人鋪內失火,旋即救滅。不謂初五晩祝融復降,唐人舖戶延燒殆盡,共計燒去一千三百間之多,燒死者不下百人。幸有西國兵船泊在澳濱,衆兵衆踴躍登岸,將火救滅。經此慘重事故,居民自然憂心忡忡,思考解決之道。據《澳門創建康眞君廟碑記》載,當時有個風水先生建議蓋一座廟,希望藉神力之助來消災解難。古人多虔敬,建一廟而能得平安,何樂而不為?所以人人贊成,踴躍捐款,並且選了新埗頭右側的沙灘,塡土闢地,前後四年,建起了康眞君廟,“中奉玉封道果康眞君,左奉敕封南海廣利洪聖大王,右奉敕封金聖西山侯王。另左建偏殿,專奉漢代良醫華大仙師”。 康眞君廟自建成後,根據廟中匾聯文物所見,並未進行過重大修葺工程,廟貌基本保持原狀。
12A 林美韶(玫瑰堂)
姓名:林美韶 班級:高三 智班 學號:(21)
玫瑰聖母堂
地址:澳門半島板樟堂前地
玫瑰堂屬於舊聖道明會院。
聖道明會院由來自菲律賓於1587年到達澳門的西班牙修士興建,其後不久由葡萄牙信徒管理,教堂為供奉玫瑰聖母而建,最初用樟木興建,後換上現今的抹上灰漿的實心磚,屬於葡萄牙十七、十八世紀在東方流行並採用的建築風格。
教堂有三殿,主殿深而寬,一道用實心磚建造的拱門將主殿和堂身分隔開。
聖堂內的天花板佈滿圖案裝飾,其中有一皇冠圖案,恰好就在主壇上,大門雕工精細;聖堂內部色彩繽紛,形狀不一的彩色玻璃組合而成的圖案,予人明快之感;祭壇上置有聖母手抱聖嬰的塑像,聖堂內則擺放著花地瑪聖母像,每年五月十三日的花地瑪聖母出遊即以此聖堂為起點。
澳門政府在1997年對教堂進行了全面維修工程,並在樓高三層的鐘樓內設立了一所聖物寶庫,收藏了不少藝術品式的彌撒用品和木雕聖像的珍品。
聖老楞佐教堂
聖老楞佐教堂
澳門在葡萄牙統治的時候這個"聖老楞佐教堂"是葡萄牙人的海神廟.
聖老楞佐教堂創建於16世紀中葉,是澳門三大古教堂之一。教堂後來幾經重建,目前的規模形成於1846年。華人稱之為 “風信堂”, 又以粵語諧音稱為 “風順堂”,有祈求 “風調雨順” 的意思。
第一次是1618年重修則有現存之聖母七苦祭台下之石刻可稽。 1618年重修之後的教堂巍峨壯麗,美輪美奐。1844年,教堂改建,兩年後竣工,形成今天的教堂規模。1954年,高德華神父 (Costa Vaz) 再次籌措資金裝修教堂內部。最近一次的教堂維修為2002年4月30日,由政府出資。
教堂所在的地區,昔日是高尚住宅區。時至今日,教堂仍然聳立於高台之上,周圍綠樹環繞,清幽怡人。堂側花園內現存一座石十字架,底座刻“INRI 1627 e 1811” 字樣,可證其歷史悠久。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macauheritage.net/Tour/CHPointC.asp?N=4&R=C
圖片來源:http://maps.google.com.hk/maps?hl=zh-TW&tab=wl
花 地 瑪 聖 母 堂12a15號
花 地 瑪 聖 母 堂 ( Our Lady of Fatima )
地 址 :台 山 巴 坡 沙 大 馬 路 李 寶 椿 街 23 號
花 地 瑪 聖 母 堂 於 1929 年 興 建 ,在 1930 原 是 附 屬 聖 安 多 尼 堂 區 的 一 個 傳 教 中 心 , 在 1965 年 因 北 區 人 口 增 加 及 牧 民 需 要 , 花 地 瑪 聖 母 堂 正 式 升 格 為 堂 區 。 在 1967 年 重 建 ,為 澳 門 北 部 台 山 區 居 民 服 務 。
花 地 瑪 聖 母 堂 位 於 一 處 幽 靜 的 院 落 中 ,教 堂 設 計 富 時 代 感 。廣 闊 的 教 堂 前 有 寬 敞 的 梯 級 ,教 堂 內 的 紅 磚 牆 上 有 一 木 製 的 十 字 架 。
福德祠
福德祠
姓名:何詩婷 班別:高三 智班 學號:16號
福德祠又稱土地廟,是供奉土地公的地方.澳門有許多地方都有福德祠.如永福古社,雀仔園福德祠,下環福德祠等,均是有過百年歷史的廟宇.其中永福古社為澳門最古老的福德祠.而雀仔園福德祠是最大的.
我所介紹的是位於筷子基的福德祠.已經有十幾年的歷史.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居民會去福德祠進香保一家人都平安.旁邊還有石敢當的碑石.方便居民齊齊進香的.
姓名:何詩婷 班別:高三 智班 學號:16號
福德祠又稱土地廟,是供奉土地公的地方.澳門有許多地方都有福德祠.如永福古社,雀仔園福德祠,下環福德祠等,均是有過百年歷史的廟宇.其中永福古社為澳門最古老的福德祠.而雀仔園福德祠是最大的.
我所介紹的是位於筷子基的福德祠.已經有十幾年的歷史.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居民會去福德祠進香保一家人都平安.旁邊還有石敢當的碑石.方便居民齊齊進香的.
12A陳婷琴 學號:6 (石敢當)
石敢當廟(地址:澳門新橋橋巷7號石敢當臺內)
始建於光緒乙酉二十年(公元一八九四年),於一九九九年二月二十八日重修落成.原本在街坊公議之地,門口二旁寫著<公是公非創立規模垂久遠><正人正己協同心力兆安康>後來演變成廟宇,供奉鎮邪驅魔之神【石敢當】.往昔人家正對橋樑.巷口,常設【石敢當】保平安.而該廟原是蓮溪流經之處,並設木橋,初時只在廟地設【石敢當】碑石,後來才發展成廟,更供奉姜太公,玄壇,觀音,關帝諸神.五六十年代,每逄農曆期間.香火最為鼎盛.
澳廣視下面個個土地公
蓮蓬廟
我介紹是: 蓮蓬廟
蓮峰廟位於提督馬路,是澳門著名禪院之一,建於明朝,距今已有近四百年歷史。佔地遼闊,古樹婆娑,廟貌莊嚴肅穆。 蓮峰廟古名「天妃廟」,規模較小,供奉天後娘娘。從清朝時代起多番擴建,修葺而成今之規模。現時主廟供奉觀音天後,此外,尚有武帝殿、仁壽殿、醫靈殿、神農殿、沮湧殿及金花娘娘痘母殿。廟內有一石荷池,每當夏日荷開,蓮葉滿塘,香遠益清;還有一幅栩栩如生,砌有神龍、巨鯉的壁畫,造型奇特。十九世紀中葉,清廷官吏林則徐到澳巡閱,曾在蓮峰廟台案接見澳葡官員。現時在廟前空地建有林則徐全身石像,重五噸、高三米,藉以紀念林氏到澳一事。林則徐紀念館於1997年11月在蓮峰廟內落成,以讚揚林則徐不畏強權,勇敢禁毒的高尚品格。1839年,兩廣總督林則徐被任命為欽差大臣,堅決實行禁絕鴉片措施,在虎門銷毀二百多萬斤鴉片。由於當時澳門是鴉片集散地,林則徐遂於同年七月來澳巡視,並於天後殿前天階的亭台,會見葡萄牙官員,亭台今日仍舊保存,屋簷後懸有一「心」字匾額,寓公正判案之意。館內藏有虎門銷煙;澳門昔日風貌等圖片,林則徐和朝廷之間的通訊資料。還有各種船隻的模型:清代的中國軍艦、葡萄牙航船和鴉片存放船等。在紀念館的中央,擺放了真人般大小的模型,再現了當時林則徐接見葡官員的情形。最後,觀眾還會看到吸食鴉片的器具,以此提醒人們不要忘記毒品的禍害。
蓮峰廟位於提督馬路,是澳門著名禪院之一,建於明朝,距今已有近四百年歷史。佔地遼闊,古樹婆娑,廟貌莊嚴肅穆。 蓮峰廟古名「天妃廟」,規模較小,供奉天後娘娘。從清朝時代起多番擴建,修葺而成今之規模。現時主廟供奉觀音天後,此外,尚有武帝殿、仁壽殿、醫靈殿、神農殿、沮湧殿及金花娘娘痘母殿。廟內有一石荷池,每當夏日荷開,蓮葉滿塘,香遠益清;還有一幅栩栩如生,砌有神龍、巨鯉的壁畫,造型奇特。十九世紀中葉,清廷官吏林則徐到澳巡閱,曾在蓮峰廟台案接見澳葡官員。現時在廟前空地建有林則徐全身石像,重五噸、高三米,藉以紀念林氏到澳一事。林則徐紀念館於1997年11月在蓮峰廟內落成,以讚揚林則徐不畏強權,勇敢禁毒的高尚品格。1839年,兩廣總督林則徐被任命為欽差大臣,堅決實行禁絕鴉片措施,在虎門銷毀二百多萬斤鴉片。由於當時澳門是鴉片集散地,林則徐遂於同年七月來澳巡視,並於天後殿前天階的亭台,會見葡萄牙官員,亭台今日仍舊保存,屋簷後懸有一「心」字匾額,寓公正判案之意。館內藏有虎門銷煙;澳門昔日風貌等圖片,林則徐和朝廷之間的通訊資料。還有各種船隻的模型:清代的中國軍艦、葡萄牙航船和鴉片存放船等。在紀念館的中央,擺放了真人般大小的模型,再現了當時林則徐接見葡官員的情形。最後,觀眾還會看到吸食鴉片的器具,以此提醒人們不要忘記毒品的禍害。
花王堂 (聖安多尼堂)
姓名:曾佩姬 班級:高三智班 學號:(7)
圣安多尼堂是全澳最古老的教堂之一,位於白鴿巢公園對面,始建於1558年,由耶穌會所興建,直至1638年才修建成一所具規模的圣堂.其史可見升堂大門側之石碑上,內文是:[興建於1638年,1809年被焚毀,1810年重建,1874年再焚毀,
1875年重修.].數百年來,圣安多尼堂多次遭祝融或颱風摧毀,但在教會的支持和信友的努力下,多次重修,至今仍巍然聳立,由於圣安多尼是婚姻的主保,所以有很多的教友都選擇在這圣堂舉行婚禮,由於新娘手持鮮花的習俗,故圣安多尼堂被稱為花王堂.而澳門市政局視圣安多尼為{防衛隊長}.
http://www.google.com
蓮峰廟
訂閱:
文章 (Atom)